联系我们
加入收藏
设为主页
| 首 页 |
 
| 主要职责 | 机构设置 | 公路要闻 | 信息动态 | 工程建设 | 养护保修 | 安全在线 |
| 执法公示 | 路网调度 | 路政管理 | 法律法规 | 公路规费 | 知识问答 | 回 音 壁 |
| 兰台纵横 | 收费专栏 | 文明窗口 | 民主管理 | 财审前沿 | 计划统计 | 科技兴路 |
路政管理规定
江苏省高速公路条例
公路路政执法公示
车辆通行费征收文件

一石
 
  发表时间:2003-2-19
  点击次数:2040
主题: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

这些车为什么要挂外地牌照? 
"外地籍"闽车:不信东风唤不回



(2003-02-19 10:40:15)

2月13日下午,记者从莆田市区去仙游,路上看到一辆挂着青海牌的大货车,抛锚了,有两个人正忙乎着,说的是莆田话。当地有关人士告诉记者,这就是“外籍车”。据说,在莆田,这样的“外籍车”为数不少。不论是在市区里还是国道上,都很容易“逮”着标明“贵H”、“蒙L”、“辽M”的“外籍车”。

  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,记者找到了一个开着“贵H”牌货车的莆田驾驶员。他拿出行驶证供记者看,行驶证“车主”一栏印着“贵州东南汽车租赁有限公司”,“发证机关章”处印有“贵州省黔东南州公安局车辆管理所”。

  明明是本省车,却挂上了外省牌;明明在本省的公路上跑,可年检交费时却投靠到了外省籍,这就是俗称的“外籍车”。一旦挂上了“外籍”,这些车似乎就拥有了一张万能的通行证,年检只是盖盖章,报废车、组装车、带病车堂而皇之地上路,外省管不到,本省管不了。而一笔笔规费、税收却源源不断往外流,一条条承载着这些拥有特殊豁免权车辆的本省公路,却越来越不堪重负。

  记者从省有关部门了解到:近年来,我拾外籍车”现象愈演愈烈,从大吨位货车到小轿车,甚至摩托车,都外挂了。这些车为何要挂“外籍”,又是如何挂上“外籍”的?为何治理不了?

  秘密早已公开

  本报记者在永定县调查“外籍车”,到煤炭工业较发达的乡镇随便逛逛,就看到不少运载本地优质煤的大货车,挂的车牌均是广东、江西牌,而驾驶员和车主均是“本地货”——土生土长的永定人。据车主介绍,挂广东牌车辆每年所需缴纳的税费少,有的每个月甚至可节约数百乃至上千元,年检等各种手续也更简单便捷,在闽粤交接的广东梅州就可以办理。

  本报记者在泉州调查“外籍车”,发现南安、晋江、石狮及泉州市区的本地大型货车,载重吨位少则5吨、多的达10—15吨以上的集装箱货车,所挂车牌涉及内蒙古、湖北、贵州、安徽、江西、广东、青海、宁夏、广西、甘肃等省份。据当地有关部门透露,南安市2001年拥有营运大货车2800辆,其中挂外地牌的达36%,去年以来更是有增无减。

  在本报记者调查过程中,几乎所有的“外籍车”车主都反映,车挂“外籍”至少有两大好处:一是税费低。例如养路费征收标准、征收政策全国各地不同,不少边远省份,养路费标准极低,而在一个地方交了养路费就可全国通用。二是年检年审手续简易,甚至形式化。这就直接派生了第三个“好处”:报废车、组装车(加高加长车)也能上路。

  这些,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。

  车队赚了多少

  其实,货车挂“外籍”很容易。在车辆挂“外籍”的大行动中,“车队”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

  人们将办理“外籍”车牌的汽贸公司称为“车队”。“车队”让各种车辆挂靠到自己旗下,但这种“挂靠”关系是极松散的关系,“车队”对挂靠车的管理也极为松散。“车队”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联系两头、牵线搭桥,为自己旗下的车辆提供年检审、补、换牌证一条龙服务。

  2月13日,记者找到莆田仙游的某汽贸公司,当地百姓无不称之为“车队”。两年前,记者就曾暗访过该“车队”,当时“车队”业务员就对记者和盘托出可以办理贵州牌,并说“车队”已经有2000多辆车挂贵州牌。2月8日,据省交警总队车管处同志介绍,该“车队”业务已经扩大,分公司都开到了外剩

  离“车队”不远处停着三辆大货车,竟有两辆挂的是青海牌。两年前,仙游还基本找不到挂青海牌的货车。

  当天的暗访不如两年前顺利,该“车队”陈副总经理对我们十分警觉,无论如何不承认有办理车辆外挂业务。无奈,我们只有拿回其宣传单回福州。次日上午,我们找了一位莆田籍记者,照着宣传单上的电话,打电话到该公司,以买车名义“套”话。电话那头的业务员依然警觉,一口咬定不能办外省牌。这时,莆田籍记者的莆田话以及对莆田老家的熟悉程度开始发挥作用,记者“痛苦”诉说,在涵江跑运输如何困难,如何受气,近20分钟的“攻势”,终于让电话那头松口了:不仅能办贵州牌,还能办青海牌,并且办证、年检等一条龙服务全包。年检时,“车队”会通知,只要把证件和钱寄到“车队”,“车队”自然会办好一切,车子根本不用开到贵州、青海去。

  这种“假”年检为交通安全留下极大隐患。然而耐人寻味的是,在该“车队”,记者见到“车队”内有专门负责处理交通事故的部门,“车队”还有一项服务:律师调理交通事故,经济责任明确的垫款50%。

  那么“车队”能在其中牟到多少利?除管理费外,“车队”还赚到了两省间规费、税收的差价。在莆田采访车主时,记者发现,有些车主每个月缴的费用并没有因为挂外省牌而减少,仍然依据我省的规费标准缴纳养路费、车船使用税、营业税等。尤其养路费,按我省标准货车每月每吨220元。可是据车主收到的回单看,贵州省养路费标准为货车每月每吨165元,如若通缴包干,还有优惠。如此算来,一辆5吨的货车两省所缴的养路费差价一年为3300元。

  三方互利惟我独愁

  车辆挂外省牌后,对于真正的车主而言,行车更“容易”了:不需要停运维护、年检;对于“车队”,不仅从中收取管理费,更赚上一笔两省间规费、税收的差价;对于“贵H”、“蒙L”等所在地,凭空多出不少财政收入。三方“互惠互利”,何乐不为?独愁的是我省有关部门:

  ●养路费、车船使用税、营业税等各种规费流失;

  ●车辆没有严格维护,年检也只是盖盖章,以至报废车、组装车都能上路,安全隐患重重;

  ●路况越来越差。

  我们来做一道算术题。仍以养路费为例,我省标准为每月每吨180元,另加货运附加费每月每吨40元。这样,一辆载重5吨的货车每月应缴养路费1100元,一年13200元。假设有1000辆载重5吨的货车外挂,那每年就有1320万元养路费流失。而实际上,我省何止有1000辆外挂车?流失的又何止是养路费?

  去年,泉州市有个不完全的统计,泉州市的外挂车约达2000多辆,12000多吨位,仅公路规费1年流失就达3000多万元,加上税收、保险、营运费等,数额达上亿元。而在龙岩,这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,外挂车约达7000多辆。

  外挂车“挂”走了财税收入,又“挂”来了什么?

  到目前为止,外挂车仍以大型货车居多,这些车对公路的损伤极大。于是,外挂车伤了本省的公路,却把养路费交到了外剩

  “假”年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令人头痛。年检前按规定汽车要开到维修厂进行二级维护,这是一项强制性的规定,以确保行车安全。之后,才能把车辆送去年检,年检不合格再修,直至合格为止。然而,外挂车的年检多数已经简化为“交钱盖颖,根本就不存在二级维护,以至许多在当地年检时通不过的报废车、组装车、带病车堂而皇之地在我省公路上跑。由于它们手续齐全并且合法,当地职能部门管不了,外省又管不着,外挂车完全成了无拘无束的“外放车”。而一旦出了交通事故,行驶证上的车主往往又是外省的形式车主,无形中加大了事故查处难度和查处成本。

  相应对策劝回闽籍

  为了调查“外籍车”问题,记者走访了省公路局征收科及省交警总队车管处等相关部门,听到的都是“没办法”、“无能为力”。据了解,交警部门从1998年开始就大量发现车辆外挂现象,只是因为外挂车手续合法齐全,职能部门也束手无策。当初,莆田市公路稽征处还主动上门动员车主把车籍转回来,可是丝毫不见效果,只得作罢。

  据记者了解,“车籍”这块阵地这样轻易地被别人“占领”了,也是事出有因:

  ●相对偏远的省份,我省养路费等规费征收标准确实偏高。

  ●检测项目偏多,耗时又耗钱。每一年,跑货运的汽车要经过不同部门的多项检测,有些相同项目不同部门重复年检。交警部门每年有一次年检,运管部门每年还要对货车进行4次二级维护,一次综合性能检测。强制性的二级维护一次需要两天左右,如果二级维护不足以解决问题,还要三保、大修,就必须10天半月不能上路营运。

  据悉,“外籍车”现象在全国许多省份都普遍存在。为此,有些省份制定了特殊政策应对,要求驻点在本省营运一个月(含一个月)以上的车辆,办理驻点营运手续,纳入当地运管部门日常管理。据了解,为了解决车辆外挂问题,省相关部门去年还开过多次协调会,争取尽早劝回外挂车。显然,只要我省出台切合实际的相应对策,“外籍”闽车就能够尽早劝回。[摘自:福建日报]游晓丽 朱海华 张杰(晓阳 辑)
2003-2-19 12:39:23
回复:

【返回】
Copyright (C) 2010 Szgl.net,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苏州市公路管理处 2010